立冬时节,秋意尚未散尽。西安高新区法士特工厂里,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精准作业,一台台智行集成式AMT自动变速器走下生产线……
作为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之一,法士特是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西安高新区坚持“实体经济立区”,有力推动区域工业能级大幅跃升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西安高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1039.14亿元,同比增长11.2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.1%,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3.4%,区域工业发展全线逆势而上。
三次创业梯次推进工业化进程“大提速”
上世纪90年代,各地高新区承载着优先发展“工业化”的历史使命,纷纷开启第一次创业征程。西安高新区就在彼时成立,从创业时的“一穷二白”到如今逐步挑起中国西部科技、经济发展的大梁,高新区走过了鲜花与风雨共存的32年。
“初次创业,首要目标是打通各级生产要素之间的壁垒,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招商、建设、投产,打造一片产业高度聚集的园区。”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某退休干部表示。从当初一片2.7 平方公里的农田、一辆借来的小车、一张10万元的支票起步,1991年6月,蒋家寨村后的一片菜地上,火炬大厦及高新路边的A区工业厂房正式破土动工,掀起了高新区“一次创业”的开发建设热潮。
华灯初上,层楼渐起,西安高新区的城市“封面”更加流光溢彩。(当地供图)
及至2003年,二次创业的西安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、建设西部产业高地的目标,发展路径也由“建设工业园区”转变成“发展科技工业园”。2005年4月,比亚迪第一款新车F3在西安高新区下线,塑造了西北地区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里程碑。随后,美光科技公司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落户,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开发建设,三星高端闪存芯片项目和封装测试项目落户,一系列重大项目为高新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西安高新区的第三次创业在2017年拉开帷幕。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目标,高新区相继在工业集群规模、技术突破、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。尤其是随着“硬科技创新示范区”启动建设,丝路科学城片区的开发,以及高新功能区获批成为中国(陕西)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片区,西安高新区逐渐汇聚起一批专精特新企业,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,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。
不久前举行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——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论坛上,西安市委常委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表示:“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、以数字赋能为抓手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化,加快布局新科技、新赛道、新市场。”大会发布的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提出到2030年,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总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增至50%,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稳居全国高新区前列。
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双轮驱动工业“大格局”
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,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近年来,西安高新区相继布局了光电子、生物医药、汽车配套制造等产业,形成了光电子、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双轮驰骋,驱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发展。
“光子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。近年来,我们大力发展光子芯片、光子制造、光子传感三大产业集群,初步形成光子产业生态体系。”西安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任俊峰表示,在“追光计划”布局下,高新区2022年实现光电子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1347.6亿元。
今年8月,西安高新区光子传感园正式动工兴建,这对于实现光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光子传感产业聚集区项目——光子传感园举行奠基仪式。(当地供图)
由光子传感聚集区重点打造的光子传感龙头企业唐晶量子,是目前国内罕见具备小批量量产能力,并逐步被下游器件厂商认可的外延厂商。“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器外延片直接决定了下游器件性能。此类晶圆片技术难度很高,门槛也很高,同时产业价值也很大。我们已经攻克了6英寸VCSEL外延片关键技术难题,并初步具备量产能力。”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敏皓说。
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,自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并将工厂设在西安高新区以来,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链延链补链强链,高新区招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。
20年间,比亚迪相继在西安高新区布局了乘用车、电池、电控等全产业链业务,其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、DM-i超级混动等技术和产品都有在高新区研发或生产。近日,新落成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产二期项目投产,满产后日产能达1200辆。
在高新区集贤园,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扩能项目也即将迎来投产。“项目投产后,预计可新增年产值400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个,将进一步助力西安打造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之都。”高新区集贤园发展中心主任窦凯峰畅想着未来。
一批整装待发的新能源汽车将从西安高新区销往全球。(当地供图)
此外,骏驰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基地项目已经开工,西安鹏翎汽车管路系统及相关零部件研发生产项目已经投产,埃顿汽车产业园目前引进的法国佛吉亚12条汽车座椅产线,已经具备3000套的日产能。
随着链主企业的入驻,西安高新区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主导,辅以电机、电控、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。今年前三季度,西安高新区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4%,汽车产量61.9万辆,同比增长20.8%。
一张硬科技名片助力工业智造迈向“大未来”
2010年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、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概念。源于高科技,硬科技将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。
“以硬科技创新为引领,高新区在2021年启动建设了硬科技创新示范区,实现了从推动科技产业化到更加注重创新策源,从融入经济主战场到更加主动支撑国家发展与安全,从建设科技园区到创建科技新城的重大转变。”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西安高新区已布局了先进阿秒激光、高精度地基授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形成“新型研发机构—科学园—科学城”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,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,硬科技产品应用在“天宫、蛟龙、天眼、胖五、大飞机”等国之重器,以及北京冬奥会、卡塔尔世界杯、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。
与此同时,西安高新区深入推进重大科技项目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积极推广“一院一所一校”成果转化模式,组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,构建技术经理人“1+3”服务体系,开设企业创新积分制六大应用场景,让一批“硬科技”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。如华陆工程的高纯晶硅制备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,翔腾微电子的无人系统芯片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,诺瓦星云已发展成为全球超高清视频显控龙头。
西安高新区企业诺瓦星云为冬奥开幕式LED显示系统提供技术支撑。(当地供图)
三年来,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硬科技成果500余项,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,年均增速超50%;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到5408家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5326家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增速超30%,硬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。
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;栉风沐雨,玉汝于成。从孵化一批企业到崛起一片园区,再到集聚一项产业,壮大一座城池,西安高新区通过实施优质企业引育、双链融合促进、园区能级提升等行动,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、实体经济持续做优做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,为陕西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的西部示范挺起了“脊梁”。(刘辉)
来源:新华丝路